【茶博会】遵义以茶之名 弹好产业发展“协奏曲”
阳春三月,大地回暖,遵义各地的春茶生产迎来高峰期,葱茏碧绿的茶山、手指飞扬的茶农、机声隆隆的加工车间,汇聚成茶香四溢的交响乐。
据史料记载道真农民历来有种茶习惯,种茶和饮茶历史悠久,种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。目前,道真共有茶园14万余亩。
【资料图】
春芽吐新绿,清气满人间,眼下正是春茶采摘时节。早上六点,一辆中巴车准时从周家坝出发,目的地是十公里外的玉溪镇松江村姚家垭。“车费由我们出,他们只管来采。”采茶经纪人孙玉群说。
清晨的薄雾,笼罩在茶山之间。刚刚下车,人们就四散开来,走进茶园,绵绵起伏的山峦上,梯形茶园像绵延的绿浪,缓缓延伸向远处。茶树间,一盏盏捕虫灯静静伫立,茶农三三两两忙着采收春茶,一派繁忙劳作的景象。“每天采到下午六点钟就称茶,称了就回家。”采茶工人肖兴容说。
湄潭县永兴镇中华村从20多年前就开始发展茶产业,共有茶园面积近7000亩。“为了提升品质,我们组建了24支专家队,涵盖省内外的高等院校、科研站所等,共88人。按照专家的要求,严格按照欧盟标准发展茶叶。”湄潭茗城茶园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廷明说。
李邦国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,20多亩茶叶全部交由茗城茶园公司管理,“统防统治又省钱又省力,茶叶的品质提升了,茶青比往年要卖得高。”李邦国说。
目前,茗城茶园公司集中管理的欧标茶园达到了6.2万多亩,遍及湄潭6个镇(街道)16个村(居)。经过5年的努力,所有茶园的质量安全都达到了国家标准,欧标检测合格率达到95.7%。
一片小茶叶,种出了大产业,闯出了大市场。遵义将茶叶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产业,坚持做足“茶文章”,撬动“茶经济”,大力发展茶产业,扩大茶基地、打造茶品牌、发展茶市场,持续壮大现有龙头企业,鼓励成长型企业做大做优做强。
截至2022年底,遵义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企业有290家。在严格公用品牌授权标准基础上,扩大授权企业基数,“湄潭翠芽”、“遵义红”授权企业129家,凤冈锌硒茶授权企业109家,正安白茶授权企业15家,道真硒锶茶授权企业10家,持续推进县级品牌整合提升,做强做大公用品牌,同步探索“遵义红”品牌向凤冈、正安、道真等县规模企业予以授权使用。在品牌带动下,2022年全市茶叶产量15.52万吨,茶叶总产值162.11亿元。
审核:袁航
来源:直播遵义
编辑:李京湄、陈开艳、郑也